本刊特稿

  • AI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武丽志;

    中国高度重视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更是单列一章阐述“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从而突显了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紧密联系。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教育“数字化”已经事实迈入“数智化”新阶段。“AI何以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AI应用的边界在哪?”成为终身教育研究与实践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研究尝试从教育、技术、生态三个理论维度深度剖析AI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底层逻辑,形成对AI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冷静思考,并以“坚守教育逻辑,遵循技术逻辑,重塑生态逻辑”为基础,对推进AI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加快数字基座建设、加速资源智慧开发、强化智慧学习支持、创新智慧教育评价、加大AI素养教育等五条实践路径,以期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2025年04期 v.25;No.13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教育数字化

  • DeepSeek辅助识别本科毕业论文AI写作的实践探索

    袁三英;

    一直以来,高校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有查重要求。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的普及,大学生依赖AIGC工具“降重”、生成论文框架结构、让AIGC代写论文、套用AIGC句式等情况一般无法通过查重工具检测到,本文将这些情况统称为利用AIGC工具代写或拼凑论文,俗称“AI写作”。因而,借助AIGC大模型检测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AI写作的情况也应运而生。本文采用最新发布的DeepSeek大语言模型,选取G学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2024年春、秋两届参加了毕业论文答辩的300篇论文为分析样本,结合人工评审和对学生的回访调查,对DeepSeek辅助识别本科毕业论文AI写作进行了实践探索。

    2025年04期 v.25;No.131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场景化传播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表现、出场逻辑与实践路径

    姜志祥;

    依托场景化传播技术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沉浸式叙事的新场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新探索和新路向。文章系统阐述了场景化传播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表现,并尝试从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叙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和转型困难,引出场景化传播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和应对之策,从而打造可视化、在场感、交互性和公共参与性强的学习课堂,以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场景化技术实现深度融合,落实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

    2025年04期 v.25;No.131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耦合机理、动力缘起与实践策略

    刘天瑜;赵壮;

    生成式 AI 的出现,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创了崭新的发展契机,在技术需求、教育诉求、场域拓展等诸多层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生成式 AI 的融入,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构筑起全新的动力模式,具体涵盖:以教师角色引导力与学生角色内生力构成的主体内在驱动力、由传统技术基础支撑力和新兴技术引领力共同组成的技术赋能支撑力、集制度文化规制力与伦理文化涵养力于一体的文化浸润场域力。立足这一动力模式,生成式 AI 赋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进程时,有必要构建与之适配的实践策略,以此优化“赋能”路径,诸如:从 “素养+主体” 维度出发,推动多元主体意识觉醒;于“技术+团队”层面着力,强化多元技术资源供给;在“文化+场域”视角下布局,提升多元文化风险防范能力等多维度策略。这些策略将切实激活生成式 AI 赋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技术外显效能与教育内在潜能,全方位助力思政教育迈向新高度。

    2025年04期 v.25;No.131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 高职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

    罗凤霞;郑绍红;文浩;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化学习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职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水平可以依据学习意识、技术应用、行为习惯、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这五个方面进行测评。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总体水平良好,但各维度发展不均衡;大三年级表现最好,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基本没有差别;男生数字化学习元认知能力略高于女生;“普高”生源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发展相对滞后;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高于文科类学生。鉴于此,提出了精准培育、阶段突破、适性施策、衔接补偿、跨界融合等培养策略。

    2025年04期 v.25;No.131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 我国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领域与展望——基于核心文献的混合研究

    张佳妮;江颖;任立刚;

    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推进该领域研究纵深发展。本研究采用LDA主题模型分析、内容分析及词频分析的混合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核心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后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主要形成了以解释框架与核心要素、提升路径与专业发展、教育应用与教学实践、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为主题的四个领域。未来研究应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完善框架构建,兼顾普适差异,强化学科整合与实证验证;二是促进路径整合,衔接职前职后,注重策略协同与系统提升;三是强化学生视角,关注学生体验,完善评估机制与动态监测;四是深化风险应对,顺应技术变革,推动角色转变与伦理建构。

    2025年04期 v.25;No.131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 数字鸿沟对老年人主观年龄的影响研究

    崔红威;孟语兰;李祥龙;

    数字技术为人们带来了便利、高效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制约,部分老年人被排斥在网络世界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时代的美好生活,感受到更为消极的衰老体验。弥合老年数字鸿沟已成为提升老年生活质量、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鸿沟对老年人主观年龄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结果表明:我国老年人存在较为严重的网络融入困境,无论是网络接入抑或网络使用,数字鸿沟问题凸显。数字鸿沟的破解有利于老年人形成积极的社会认知,拥有更年轻的主观年龄。

    2025年04期 v.25;No.131 52-6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开放教育

  • 开放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构建“大开放教育体系”为路径

    郭锐林;张志强;刘梦杏;

    开放大学作为构建区域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主要以其开放教育办学体系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学历继续教育已经发生重大转向的背景下,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为区域发展提供实用人才支撑,开展社区老年教育以服务老年群体社会需求,也已成为当前开放大学的重要任务。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开放大学办学发展面临多种困难。对此,开放大学应当以构建大开放教育体系为路径,通过创新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能力等多种措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25年04期 v.25;No.131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 数智时代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初探

    赵菁菁;

    在数智化背景下,开放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回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还需深入结合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需求。本研究探讨了开放大学在数智技术赋能下的革新过程,阐述了目标理念、组织环境、参与主体、课程资源、实践平台五个内部要素与数字技术的交互融合,进而促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革。本研究旨在为开放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框架,以期为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4期 v.25;No.131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 数字化赋能开放大学学习中心测评体系构建与实践

    黄家贤;卢笙;

    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监督评价存在评价周期长、基层负担重、材料庞杂等问题。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及教育数据挖掘理论,顺应大数据应用发展和数字化流程再造的趋势,依托信息化平台及数据分析构建的学习中心测评体系,遵循指标全纳、分值均衡、核心约束原则,围绕资源及师资配置、教学交互、教务服务管理、学生培养成效、特色创新5个模块建立指标,实现对学习中心的精准测评与实时监测。实践表明,测评的实施强化了教学教务的全过程管理,有利于实现分类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

    2025年04期 v.25;No.131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教学研究

  • 论数字人文影响下美学知识可视化的教学实践路径

    张黎黎;

    知识可视化理论为数字人文背景下传统美学教学的革新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知识与实践框架,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美学教学抽象化困境。美学与知识可视化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于知识可视化理论的核心为图像表征,而图像意识又是美学的基石。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实践,提出“知识可视化+经典文本”的双轨教学策略,强调科技赋能使美学教学从单一的灌输式转变为交互式的学习课堂。

    2025年04期 v.25;No.131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 相济相生:市场营销教学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层逻辑与实施路径

    陈令军;吕叶青;吴晓玮;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起源于西方的学科,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进和本土化需求的增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市场营销教学已成为重要课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营销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其思想精髓能够为现代营销理论提供启发,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竞争力。基于对市场营销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传统文化的引入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教师重视不足、教材中内容匮乏等问题。为此,提出“三结合二重视一深入”的路径构想: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结合经典、结合故事;重视学生作用的发挥与社会资源的引入;深入挖掘并彰显传统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价值。

    2025年04期 v.25;No.131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 基于OBE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探究——以广东B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

    付欢;

    作为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学科,社会工作专业的本土化进程中离不开专业教育的推动。如何实现理论素养培育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需要基于全新的社会背景下,引入适宜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主导,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广东B学院社会工作系立足于“双百计划”将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多元、教学成果可视,促进学生实际知识的掌握、能力素养提升以及专业价值塑造,为培养专业与职业并重发展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2025年04期 v.25;No.131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大学生中文写作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高校为例

    谢虹瑾;叶培锌;戴蕾;陈凯玲;汤思彤;

    目前很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写作能力不进反退,大学生写作能力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本文针对大学生写作兴趣、习惯、能力等方面展开调查,探究影响大学生写作能力的要素。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对写作概念和文体的理解不够全面,对AI工具存在一定依赖等问题;大学生普遍对自身写作能力评价一般,存在提升空间;高校写作课程设置无法完全满足学生需求,教师教学及反馈针对性低。基于以上,本文从内部路径和外部路径提出有效提升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

    2025年04期 v.25;No.131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启事

    <正>《广州开放大学学报》是由广州开放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关注终身教育、兼顾相关学科发展”为办刊特色。本刊优先刊发远程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智慧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的文章,竭诚欢迎广大读者投稿。本刊从2021年4月开始已采用在线投稿系统收取稿件,原有的投稿邮箱已停用。敬请各位新老作者通过在线投稿系统踊跃投稿。在线投稿网址:https://gzkfdxxb.cbpt.cnki.net。

    2025年04期 v.25;No.131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下载本期数据